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的冲击不同,在制造业发达的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尴尬困境是:产销两旺,利润趋零。不少企业自称遭遇“史上最困难时期”。
多重不利因素吃尽企业利润
根据记者在沿海三省了解的情况,电荒、钱荒、用工荒和高成本、高税收、高利贷等因素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遭受危机的重要原因。
位于“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的浙江天银合金技术有限公司,是当地为大企业做配套的小企业。公司副总经理赵立文说,由于资金紧张、难以预付原材料费,今年公司推掉了30%的订单,这在开厂20多年来是从来没有过的。
记者在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较为密集的佛山、东莞等地走访了解到,企业普遍感到今年经营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还要困难,利润大幅下降。特别是在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表现得更为突出。
而在福建盖奇织染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衍筑看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福建纺织业不但没有倒退,反而总体向前跨了一步,现在则情况发生了变化,“企业像树木,2008年是外头刮风下雨,现在是脚下土壤养分没了。”
数据显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浙江民营企业普遍担心今年下半年的情况更不乐观。在浙江省工商局跟踪监测的2600户民营企业中,七成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同比明显上涨,并有六成企业预期这一数值仍将上涨,98%的企业预期下一季度劳动力成本会持平甚至继续上升。
来自相关部门的数据分析认为,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尚未出现“倒闭潮”,但普遍面临经营困境。来自温州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私营企业注销户数 534家,同比减少14.56%.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说,“倒闭潮”的说法并不成立,“但不可否认,在综合成本大涨、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出现了生存困境,并且情况还在不断加重。”
企业主信心“摇摆不定”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当前的生存困境让不少中小企业主信心低迷。
广东东莞的精艺制版有限公司主管程世坚说,制版行业逐渐被视为“夕阳产业”“很多同行已经关门了,我们也是勉强维持。不是不想转型升级,是没资金、没技术、也没人才,转不了。我现在很迷茫,以后做不下去了,就和其他人一样关门回老家,买几个商铺收租、炒楼。
在乐清市虹桥镇一大片农宅一样的厂房群里,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浙江亿宝科技有限公司。“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用地严重不足,只有4亩地。”公司负责人陈海珍无奈地说。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亿宝公司雇佣了500名员工,去年产值达到7000万元,是国内一种直流微电机配件的最大生产商。
陈海珍说,用地如此紧张,但又不敢把企业搬出去,毕竟乐清有最完整的产业链。而更令她揪心的是,企业下一步为了扩大生产,只有向自动化发展,搞技术改造,估算要500万元以上的投资,但现在公司周转资金都很吃紧,技改何时启动还是未知数。
升级“产业链”
“当前企业主人心思动,必须引起重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头两年在房地产市场,最近则在资本市场,在这种“造富神话”的刺激下,温州越来越多以“实业为本”的民营企业家们显得躁动不安。
但实际上,“想动而不知怎么动”却又是不少企业主道出的心声。浙江南艺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孟宣认为,国家提出“转型升级”,但不一定每个企业都能行得通,也不知道前面的市场有多大?所以更多的企业还是得走技改这条路,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去占领市场,使企业产值可以保持匀速增长,且风险不大。
“政府应该做的不是仅仅依靠抓几个大项目,期望用大项目来产生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王衍筑建议,当前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地研究一个地方的产业链特色,从扶持产业链升级的角度,使每一个产业链上的环节都获得普惠式支持。
福建爱登堡公司董事长田启明说,国家本轮宏观调控总的方向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但关键还是看各地的落实。现在各省之间、省内各地之间也存在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力量,将会影响到中央整体调控政策的落实效果。“所以地方政府要有保有压,成不了气候的小产业,地方不能一味偏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