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防范虚拟经济风险 建立内需驱动模式
发展实体经济受到突出强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实现我国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的重要基础。
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展望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正是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虚拟经济发展过快,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业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金融业过度膨胀导致了当前的金融危机,这个教训我们要吸取,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根本,这个不能动摇。
“由于国外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实体经济目前遭遇了一些困难”,徐洪才表示,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速下滑,虽然还在一定合理范围内,但是也存在下滑速度可能过快的担忧。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发展实体经济,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导致经济的不稳定,避免使就业、收入、社会稳定都受到影响。
始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
尽管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会议同时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使我国经济得到平稳较快的发展,才能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徐洪才认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就需要把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线。只有实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二十年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建立内需驱动发展模式
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会议指出,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收入上来;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对此,徐洪才表示,当前我国过于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要向增加内需逐渐转变,而以往通过高投资来拉动内需的增长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刺激内需,就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就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通过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来促进消费,从而建立起内需驱动的、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减少外部依赖和外部风险对我们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