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
2012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大局已定,关键是决策者如何相机抉择,拿捏好“适时适度”及结构性减税的节奏和力度。
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
首先是被关注了几乎一整年的通胀指数。继2011年7月CPI达至峰值后,该指数11月继续回落,这意味着较高通胀得到持续缓解,政府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其他棘手问题。比如同期回落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11月份仅49的PMI为32个月以来首次跌至50以下,表示制造业对未来市场预期低于中性;同期回落的还有工业增加值增速及同比用电量,这些指标,与《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对欧洲港口的实地探访一起,共同指向中国内外需市场的复杂趋冷态势。
也因此,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2年调控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并以“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描述经济三角顺序时,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这一轮的政策组合,可视为追求增长与结构调整双重目标契合点求索的阶段性进展。”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刘桓这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拿捏”货币政策松紧
“从12月初起,我们就收到通知,部分领域贷款审批将有所放松,要求尽快上报2012年申贷项目。”来自某国有大型银行滨海新区分行的信贷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这家银行的感受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基于政策预期的提前布局。事实上,在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对于货币政策将走向定向与调整产业、结构对位的有保有压,市场即已达成基本共识。
11月份,表面上仍维持紧缩基调的货币政策已呈现宽松定向倾斜的态势。高华证券数据显示,经过季度调整后的11月份M2(广义货币)增速达19%,超出15%-16%这一政策所追求的平稳增速,表明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总量抬头。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仍将货币政策定位于“稳健”,具体的表述中,则更强调“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何谓“适时适度”,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如何量化?采访中,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解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月度新增6500亿元人民币贷款是比较好的选择”,而据记者掌握的情况,2012年M2增速指标会略低于15%-16%的水平。
“2012年上半年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如果上半年CPI能继续稳步回调,同时房地产价格出现实质性下降,那么二季度之后,货币政策才有转向放松的可能”。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则表示,上半年货币政策将以“去泡沫化”为主要目标,主要对象仍是房地产市场,“由于物价增速回落,货币政策已具备了一定放松的空间,但未来调控不会脱离房价这条主线。”
调控工具选择上,多数研究者更青睐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同时,窗口指导的定向信贷宽松,也将成为2012年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
刘元春预计,到2012年底,存款准备金率将从目前的21%下调至18%左右,“但减息等明显的放松政策,则需观察物价走势相机而动,难以在上半年出台。”
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以及“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表述,刘元春认为,“这意味着,2012年普通商品房的开工将破冰,相关信贷投放将出现一定放松,开发商资金链条的紧张程度也将有所缓解,从而促使商品房开发投资回暖。”
瑞士信贷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则给出了房地产调控的拐点判断。在他看来,2012年中国如果实现9%以上的增长,那么可承受的房价下跌比例约为20%。在房地产市场做出了这一程度的调整后,政策就到了可以做出调整的时候。
谈及“稳增长”会否再度异化为冲刺经济增速,国家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尽管经济一过热,高投资增速便饱受诟病,但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仍难以摆脱投资的“保驾护航”。事实上,城镇化、“十二五”规划相关项目,以及地方政府换届,都将继续成为未来两年中国较高投资增速的重要支撑。
“2012年的货币政策调控既要考虑短期的经济稳定增长,也要考虑长期、中期的防止资产价值再泡沫化、通货膨胀再次反弹,这是政府政策调整要考虑的基本原则。”在陈东琪看来,2012年的货币信贷政策措施的调控最好是稳健偏松,或者是中性偏松。
陈东琪预判,201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将通过小步微调方式适度放松,下半年在财政、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放缓速率会降低并进而反弹。
“揣度”财政减税力度
如果说“稳中求进”中的“稳”,源自决策者在当前形势下的相机决策,那么“进”,则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思路,即通过一揽子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优化。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定调,接受采访者认为体现了“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思路。
在财税改革上,本次会议共涉及了增值税扩围、房产税扩大试点、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以及推进环保税等五项举措。
“这意味着中国财税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了。”刘桓对本刊记者表示,“不能仅从2012年稳增长的层面去理解这五项改革,而是应站在‘十二五’的高度。”
有增有减、有扶有控,是本轮财税改革的一大特征。增的项目包括房产税、资源税以及环保税,此举主要是为了抑制相关产业的不合理发展;而增值税扩围与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这两项“减法”,则主要体现了促进服务业与扩大消费的政策初衷。
记者采访发现,各方均十分关注房产税在“十二五”期间或将采取差别化征收的办法。按国际惯例,一套房屋从建成到重置期间的房产税累计总额,不应超过其房产总值。按现行的70年房屋产权计算,未来房产税率不应超过1.5%。
“差别化征收,是指有可能按照房子的不同属性制定不同的税率,例如有可能考虑保障型住房零税率,居住性房产低税率,投资性、投机性房产高税率。”财政部科学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减法”项目中,增值税扩围或将成为“十二五”期间财税改革力度最大的环节之一。作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的回应,12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消息: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以及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物流业、传媒业在内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将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可以说,经过十几年的纠结与酝酿,增值税扩围终于获得了一个实质性的进展。”上述人士认为试点中受益最大、对未来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明显的将是文化创意产业。按照目前的产业规划,截至202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将达到全国GDP总量的8%到10%。“未来1-2两年,全国大多数地区都会在上述产业开始推进增值税扩围试点。”
刘桓认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这几大产业的系列经营成本将会进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大大降低其经营成本。而成本的降低将有利于相关产品价格回落,从而促进消费。“从这个角度去看,增值税扩围,可视为撬动结构调整的一个有力杠杆。”
另据本刊记者了解,消费税范围及税率调整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推进目前仍存争议。据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透露,目前分歧集中于奢侈品是否降税上。一方面财税部门认为大幅下调奢侈品关税不利于财政增收及资源保护;另一方面,商务部门则认为近年中国大量购买力外流即源于奢侈品的高关税。
对此,刘桓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国每年有30%-50%的奢侈品消费是在国外完成的,这其中包括箱包、化妆品等各项商品,而粗略的计算表明,奢侈品税率每下调10%,将会实现5%的购买力回归。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讲,消费税率的下调将是一个大趋势,但这一下调的推进速度还有待观察。”刘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