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IPO过会一向由主承销商主导,但是随着胜景山河等事件的爆发,作为企业上市过程中的重要中介,会计师事务所的IPO业务“跑马圈地”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过会率的影响。
一位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副总裁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在不管是我们的IPO客户还是当地金融办都越来越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会率。如果项目被否得多了,势必对今后承接业务产生影响。”
行业平均通过率81%
本报记者梳理Wind统计数据发现,截至7月底,除去2家待表决的上会企业,今年共计有214家企业上会,审核结果为“通过”的为174家,行业平均通过率为81%。在余下的40家企业中,未通过的为34家、取消审核的为5家、暂缓表决的有1家。
在所涉及到的44家会计师事务所中,IPO未通过情况基本上是“做多错多”。
在44家会计师事务所中,承接总业务达到10家企业的有8家会计师事务所,全部为内资所。其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下称“立信”)以承接28家企业排名榜首,但其IPO被否企业也达到了5家,在绝对数量上同样是未通过企业最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而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天健”)今年前7个月承接总数为19个,位列第二;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下称“鹏城”)和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以13个IPO业务总数并列第三。但上述三家会计师事务所未获得通过的企业总数分别为3家、5家以及3家。而总承接数为10家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大华”)和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大信”)被否企业数均为1家。
从通过率来看,在承接业务量较大的上述8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因“绿大地”等事件被推到风口浪尖,即将被并入国富浩华和天健的鹏城通过率仅为62%,处于垫底位置。而大华和大信通过率为90%,承接业务量排名首两位的立信和天健通过率则为82%及84%,超过行业平均的81%通过率。
相较于内资所,Wind数据显示,“隐踪”IPO业务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今年前7个月中承接IPO业务总量均在4家及以下,其中毕马威华振仅有1单业务入账。但除承接业务量达4家的德勤华永有一单IPO业务被否之外,其他均全数通过。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相对于某些内资所来说,‘四大’在风险控制方面较为严格,如果觉得项目风险较大,则倾向于不承接,而某些内资所则会选择承接。不过,承接总数越高被否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这是正常现象。”
会计师事务所被通过率“拖下水”
“其实说起来挺‘冤’的,绝大多数IPO企业被否跟会计师事务所关系不大,但是最后我们也会受到影响。”上述执行副总裁表示。
的确,若从证监会发布的被否原因来看,绝大多数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确实不大。例如证监会对由天健IPO的客户安徽铜都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不予核准理由是: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整体环境的增速放缓,应收账款原值增长占营业收入增长比例较高,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同样,证监会给北京东方广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予核准理由是报告期内公司转让子公司股权前后与其交易金额较大,业务体系的完整性存在瑕疵。
当然也有与会计师事务所有关的被否理由。例如对二次上会的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IPO审议中,证监会发现其2010年第一次上会的申报材料和聆讯中并未披露关联事项,因此对其首发做出否决。
作为冠华不锈钢的第二次上会的申报审计师,天健的内部人员对记者透露:“冠华的被否其实跟我们没有关系,而是与其前任审计师有关。对于这些与我们关系不大的IPO被否,我们在承接新业务时只能向客户尽量解释。”
那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IPO是否有不同的影响?一位曾担任过发审委委员的资深会计师对本报记者表示:“担任发审委委员的都是比较资深的会计师。企业上交的招股说明书水平如何,其实根据经验就可以判断。对于类似‘四大’所申报的财务数据,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在收入作假、账务处理等问题上不会花太多精力去查,因为通常‘四大’的把关会相对严格,这方面的问题会比较少,相对我们会注重申报企业的公司治理、业务能力等问题。但一些内资所这方面的把关没有大所做得好,而个别内资所所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通过一系列的合并,一些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总所对分所的管控会出现薄弱,许多被否的企业也较多是由分所‘经手’。”
但上述会计师同时也承认:“目前证监会否决原因大多与会计师事务所无关,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项目的时候审慎度和专业度都有所提高。另外,在初审等环节证监会也会帮助企业去处理一些会计差错问题,最后上会类似问题自然比较少。”
而由于IPO通过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如何提高自己的IPO通过率现在已经不只是券商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的趋势是会计师除了关注自身的财务领域外,对拟上会企业的法律、治理框架等其他问题也会关注,如果遇到在财务领域外的较大问题以致可能影响其过会,我们会劝阻企业申报,必要时会放弃该项IPO业务。”(来自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