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在全国推进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称“营改增”)改革试点工作收效显著。10日下午,上海市国税局、地税局局长顾炬在营改增实施情况新闻通气会上透露,与原实行营业税税制相比,今年上半年推进营改增试点后,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收负担约44.5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上海共有13.9万户企业经审核确认后纳入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比年初增加2.1万户,增长17.8%;上述试点企业应纳增值税累计为104.9亿元。
对此,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表示,营改增改革试点推动了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试点企业的数量大幅增长,这是考量一种税制是否适合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企业对相关政策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敏感。”
企业创新服务领域
上海营改增试点工作从今年1月1日启动,涉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又称“1+6”行业)。
顾炬表示,实施营改增改革后,通过进一步打通和延长增值税抵扣链条,绝大部分试点企业以此为契机,着力整合业务资源、拓展业务空间、创新服务领域。
“营改增从税制上解决了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不少企业主动将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务转为向外部发包,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逐步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顾炬说,“今年上半年,上海电气(4.40,-0.01,-0.23%)、上海汽车(12.59,-0.14,-1.10%)等25家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实施了主辅分离,正在筹划实施主辅分离的还有4家。”
与此同时,营改增试点也促进企业经营业态不断创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2万户原实行营业税的企业在试点期间新增了试点服务项目,新办试点企业8779户,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以及研发和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
蒋卓庆也表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企业规模总量不断增加,呈逐月上升趋势,特别是国际性跨国公司落户上海的意愿明显加强,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促使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度进一步提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设成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27家,投资性公司13家,研发中心14家,总部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提高市场竞争力
蒋卓庆进一步表示,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处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上海率先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对于“稳增长、促转型”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关试点企业把握营改增的有利契机,设备更新升级力度明显加大,市场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据介绍,某知名网络公司上海分公司主要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作为中游企业,上半年上游企业购入机器设备1400多万元,增加进项税额200多万元;该公司同时也向下游信息技术企业提供服务,增加下游企业进项税额30多万元。
“伴随着营改增试点的深入推进,其结构性减税综合效应也得以充分体现,”顾炬说,“上述公司既采购了上游企业的设备,推动上游企业业务增长,同时对下游企业提供业务服务,因对下游企业也有减税作用,促进了本公司的业务发展,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有两位数的增长。”
上海市有关部门针对1200多户营改增试点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试点企业的设备更新升级意愿逐步增强,如交通运输业的设备采购额同比增长10.8%,物流辅助服务企业的设备采购额增幅高达171.3%。(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