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非税收入归根到底还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企业负担要减轻,地方财政也要有保证,办法只有一个。调整现行的税收分配比例,中央收入适当向地方财政转移。
根据国家财政部近日公布的10月财政收支情况看,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044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255亿元,增长13.7%.其中税收收入9382亿元,同比增长12.5%,而非税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25.5%.并且,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本级收入5119亿元,同比增长8.9%,而地方本级收入532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7%.在财政部公布的10月财政收入数据中,出现了非税收入增长明显高于税收收入增长和地方收入增长明显高于中央收入增长两个“反常现象”。
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回落的原因很清楚:一是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效益下滑,二是价格涨幅回落,三是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较大。
虽然在中国现行的税入分配体系中,中央重地方轻的特征很明显,但是上述三个原因对地方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的影响同样存在,即使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不比中央更小,也应该如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幅那样有所下降,何况,近年来已经成为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大头的土地转让金,由于两年来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今年以来大为缩水。可是,地方财政为何反倒没有捉襟见肘呢?
关键就在于非税收入。
目前我国非税收入包括三个部分:一、财政预算内的非税收入。主要项目有(1)国有企业上缴利润;(2)各种专项收入;(3)事业和公产收入;(4)罚没收入;(5)基金收入;(6)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等。二、财政预算外的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主要有(1)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2)由省政府或省财政厅、物价局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三、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的收费和集资。
如果说现行中国税收分配体系侧重于中央财政,那么非税收入实际上侧重于地方财政。财政预算内的非税收入划分相对比较明确一点,尤其是央企的上缴利润归中央,其余公产收入、基金收入尤其是罚没收入,都很容易归入地方财政。预算外的非税收入,有很大的宽泛性,也很容易落入地方财政。至于第三项,几乎集中在地方政府各部门手中,尤其是县、乡两级。这部分非税收入数量和项目都不固定,收费的随意性比较大。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有两大块,第一块就是地方的税收收入,第二块就是土地出让收入,这两块收入在前三季度出现了整体的大幅回落。然而,地方财政支出则是刚性的,比如农村合作医疗、社保养老、地方行政日常开支等。很多财政支出都是中央出政策并出一定比例的钱,但地方财政得到大部分的钱。于是,地方政府便想尽办法增加非税收入,把可收可不收的钱全都收上来了。
增加非税收入归根到底还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一方面在减税,一方面在增加非税征收。两相抵消如何能减轻企业负担,刺激经济重新上行?
企业负担要减轻,地方财政也要有保证,办法只有一个。调整现行的税收分配比例,中央收入适当向地方财政转移。目前的中央财政是有这个能力的。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非税收入增长高于税收收入增长和地方收入增长高于中央收入增长两个“反常现象”。(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