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补贴暂行办法》(下称《补贴暂行办法》)发布,其中规定在前海工作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经前海管理局认定后,工资薪金个税仅需缴15%,若个人所得税已纳税额超过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15%部分,由深圳市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且上述财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且认定名额原则上不设上限。
这是2012年6月底,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22条先行先试政策中的一项,支持前海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
“能进一步吸引到高端人才是肯定的,”深圳市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嘉明先生对和讯网表示,境外高端人才、稀缺人才会带来不一样的技术、不一样的管理理念和不一样的服务模式,进而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创新的成功就代表着比同业的竞争对手先走一步,这无疑意味着能够快人一步抢占市场,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差异化,而这种差异化就更容易提升消费者关注度,对品牌建设大有裨益。
某中型券商的理财分析师对和讯网表示,“这样的个税优惠政策变相提高了员工待遇,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较小的人力成本,吸引到同样优秀的人才。”他说,个税以15%为限,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这些企业主动辄几百上千万,15%个税的上限和国内45%的上限,差别太大了。”
引发财政压力?
深圳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华南区首席合伙人龚永德认为,《补贴暂行办法》或许会给深圳的财政稳定增加压力。
他举例称,假设一个高端人才年薪为500万元,其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税负约为200万(约40%)。根据15%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深圳需要返还125万元。根据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财政收入分成的规定,深圳市需要将60%的个税收入上缴至国库,只留成40%(即80万元)。如果深圳需要对上述人才返还125万元,其中有45万元来自深圳市政府。假设届时进驻前海具有类似年薪的香港高等人才为10000人,那么深圳市将需要额外承担每年超过45亿元的补贴。进驻的人才越多,财政补贴压力越大。
“我这样不认为,”王嘉明说,前海如此宽松的经济发展政策,高端人才所带来的创新的商业模式、管理理念会给前海带来更充足的动力源泉,一旦前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其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的参考价值和经济收益是不可限量的;其次,从表面上看,政府补贴境外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使政府收入减少,但事实上,这类人才所带来的技术会提升企业利润,这意味着企业缴纳更多税收,带来更多财政收入,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是政府、雇主(企业)、受雇者(高端人才)三方共赢的局面。
“要强调的是,政府补贴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收,采取的是先收取后返还的方式,这就意味着,这笔资金是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他说,经济市场的核心就是资本的流通,只要政府合理的经营与运用,是完全可以发挥这一流动资金的最大价值的。“当然,在细则出台后,针对后面如何处理好、运用好这笔资金还需要有配套措施出台。”
企业更看重圈地良机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对此“感冒”。
“我们对这个政策兴趣不算很大。”一家已经在前海注册的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在前海注册最看重的并非其优惠政策。“前海的地才是吸引众多公司前来最重要的原因。”他表示,从2002年以后房地产的高歌猛进引发了大家的投机热情,现在为了能够拿到地,各路企业都在“各显神通”,争取能从中分一杯羹,“大型国企也不例外。”
据了解,除了已经出台的个税优惠政策细则,深圳市政府也将很快审批前海《土地出让暂行办法》等政策,并与三大“地主”协商已出让土地的营运方案。据统计,在前海1500万平方米土地中,约27.5%或412万平方米分别由招商局集团、中集集团(000039)深圳国际所拥有。
以3倍容积率、每平方米3万元人民币来计算前海土地价值,上述三家“地主”所拥有的土地由工业用途转为商业用途后,总估值将达4735亿元。其中,招商局拥有土地面积最大,估值高达3592亿元;中集集团和深圳国际的土地估值分别达584亿及55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仅一幅前海土地的估值就已是后两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的数倍。
受此消息带动,上述“地主”股1月22日均受到资金热捧,至收盘,深圳国际狂升21%报1.09港元,刷新52周股价新高纪录;中集集团大升18.3%,至16.46港元,盘中一度高见16.68港元,同样刷新52周股价新高纪录;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国际大涨8.8%至28.4港元,成为当日日港股市场升幅最大的蓝筹股。
(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