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与利益
李一戈
有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听说那个房产税方案是你弄的?劈头一通责问。我怯怯地回答:那只是个建议方案。
让我诧异的是,他随后追问的一系列问题,我都在建议案里其实都已作了解答,但他显然只看了第一大段。于是,我反问他:那个方案里,我还建议取消公务员的变相福利分房,公务员住房全部封闭运行,不得上市变现,你同意么?他说:当然同意。那你为什么不看完全文再跟我讨论呢?他不吱声了。
人的本性里都有趋利避害的因子,倘若关乎自身利益,自然要坚决捍卫。前述朋友拥有的房子不止两套,所以对第三套住房起征收房产税表示反对。但他不是公务员,早就看不得公务员变相福利分房,所以要反对后者的福利分房。有些朋友甚至要求从第二套住房就开始征收房产税,因为他只有一套住房。一套住房都没有的恨不得从第一套就开始征税。
每位个体都有不同的利益,即使是同一群体,也存在利益差异。这时怎么办?首先要学会倾听。这是达成共识的必要途径。你都没听人家说完,或者文章只看一段,就噼里啪啦一阵讨伐,除了激化矛盾,任何问题也解决不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资料,介绍这届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民间那个合并到18个部委的方案,是非常理想化的设想,但现实阻力太大,现阶段基本不可能实现。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公务员群体已经形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没有他们的支持,改革将举步维艰。
倾听之后,就是妥协。不可能20多个部委都动,那动5个部委还是可以的。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机构改革方案。很多年纪稍大的人,都认为激进改革在中国不太适合。这不是像民粹主义分子喊几句口号就能做到的。
房产税、公务员住房改革亦是如此。我一再鼓吹坚决征收累进税率的房产税,取消公务员福利分房,是因为我知道,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建议不妨严厉一些,但执行一定会打折。譬如,很多体制人都明白,给公务员优惠提供住房,是不可能一刀禁止的,但公务员住房不允许变现流通,则是完全可以做到。你不能每个月拿着住房补贴,还享受优惠住房,最后这些房子还可以在市场上变现获取暴利,世界上好事都被中国公务员占全了。
至于房产税,我压根就不相信2014年能全面开征,即使未来某一天开征,税率也不可能会有5%、8%那么高。我更看重的,是提请注意建议案里的方法论和逻辑思考。我愿意重复一遍,如果不在持有环节征收累进税率的房产税,无论是转让环节收取20%个税也好,对房价实行全面行政管制,以及限购限贷推广到更多城市也罢,都无法抑制房价上涨。
国务院要求2014年底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有人将此看作是为开征房产税作准备。这也是“按自己愿意解读”的表现。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就可以征税了,对于房屋而言,不动产登记制度不过是换个名称罢了。
普通人在生活中看到的常常是自己只愿意看到的东西,即“按自己愿意解读”,体现的是个体不同的预期,其背后是迥异的利益。个体的不同预期,如何达成共同预期?这实际上是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假如你非要说公务员就应该占有最好的资源,而公平正义是西方价值观,那就不可能有什么共识可言。
如果整个社会预期激烈冲突、价值观严重混乱,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想起了二战前的法国。左派、极右派、保守派寸步不让,内阁一年要换五六次。有些极右分子(相当于当下中国的极左)宁愿欢迎希特勒也不想让左派执政,法国战败就是注定的了。
回到房地产。此轮调控有什么共识么?有人甚至认为调控本身就是错误的,对调控手段的抨击更是未曾间断。因此,对调控的效果也必然是歧见纷纭。没有比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差异更大的地方了。如果只有锱铢必较的利益,没有基本的共识,那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就将永远是一片混乱,如同二战前被撕裂的法国社会。
(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