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国不少地区依然面临高温“炙烤”,两则减免税的消息或许能为一些企业主带来凉意。
8月1日,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同日启动的另一项政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双“扩围”,所涉小微企业普遍税负也有所下降。
免征营业税与增值税,这是近两年里小微企业频获税惠里的又一项,夏日里又再听到减税的好声音,小微企业主肯定之余,仍然觉得惠及范围有限;所减免的税额,企业是否直接受惠,也存有疑问。
减税当然是好事
说要减免税,企业主都先点头。这一点,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内陆欠发达地区,都一样。
在贵州省兴仁县一片矮小的居民楼后面,周景明的金明铁艺钢构厂就栖身于此。办公与工人住宿的房子就是用自己加工的钢架和铁皮搭起来的铁皮房,整个厂区不足500平方米,厂棚下仅堆放了几十根半成品钢架,没有存货。这间钢构厂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钢结构、铁艺、板房和铁皮房的加工。周景明说,近几年他每年上缴的税款约在15万元左右。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生意逐渐清淡起来,工人陆陆续续地走了又换。
“能减税当然好!”周景明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一边抽烟一边说道,“现在生意难做,少一点开支,当然好。”
比周景明年轻一些的苏易,去年大学毕业之后,和同学在福建省云霄县注册成立了一家影楼,随着公司的业务步入正轨,苏易的公司也开始向地税局缴纳营业税。
免税的消息传来,苏易第一时间上网了解。采访中,苏易告诉记者,现在影楼一个月的营业额在1.8万元左右,每月缴纳营业税900多元。如果8月开始公司享受小微企业免税政策的话,公司一年可以节省约1万元,这对刚起步的影楼来说是笔不小的资金。
当地地税局有关人士认为,像苏易这样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是这次免税政策的主要受益者。
这些减免税所针对的小微企业,似乎日子都不太好过。数据显示,在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之后,第二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降至93.1%,比第一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分行业指数2升6降,分项指数3升5降。小微企业与生俱来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弱势,让他们在这场经济下行的危机中显得弱小无助。
这个时候,政府部门伸把手,显得尤为重要。这两年来,小微企业所受到的关注也前所未有: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至3%,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1年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并延长执行期限;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对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此次免税政策的出台,延续了这一步骤。而这其中,有两个背景不能忽视。横向地看,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是与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同一天问世的。当前经济下行,作为提供国内9成以上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单个看起来“小而微”,但一个个细胞集结起来,对国民经济而言举足轻重。给他们适当税收优惠,是经济复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纵向地看,这两年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一个接一个,暂不论减税效果与受惠范围的大小,在各地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连续的减免税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也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百姓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理念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连续的减免税所释放出的信号意义: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视与扶持,有望常态化。
有多好,算算账
不过很明显,这阵夏日里吹来的凉风,小微企业主觉得还不够凉快。
不少人看到免税后的激动,又被“月销售额2万元以下”的表述给冲淡了。对于企业里的最小实体——小微企业而言,月营业额2万元,意味着什么?
周景明的厂每年1月~3月是淡季,这个传统的寒冷季节里,他每个月的销售额不足2万元。“我有5个工人,每人每月的固定工资就是2000元左右,如果月销售额不足2万元,我赚的钱连工人工资都不够付。”紧锁眉头的周景明提高了音量,言语中却有些无奈。
“在兴仁县,一个位于城区的小微企业,如果其月销售额不足2万元时,连基本运转都成问题。”换句话说,只有那些正在起步阶段或很不景气的小微企业方能享受到这个政策,一般营业正常的小微企业,月销售额每月都至少在5万元以上。
同样的情况,在福建也是一样。“眼下,即便是在福州市区开一家小店,请两个员工,每月租金、人工成本、水电等的开销都要接近2万元,所以如果这家店每月只有不超过2万元的营业额,那一定是亏本的。”正经营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的企业负责人黄先生说,如果是经营公司,一个月的房租可能都不止2万元。
再将范围扩大到全国。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2011年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不足50万元的为微型企业。这已经是该标准中列明的15个行业大类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门槛最低的一类行业。
先看小型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小型企业最低年营业收入为50万元,每月平均4万多元,远远超过上述规定的免税销售额。
再看微型企业,工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零售业、餐饮业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即为微型企业,其中月营业收入不超过2万元的也不会很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8752元,即每月2396元。即便一个只有4人的微型企业,一个月仅工资开支就已近万元,再加上其他成本,一个月不超过2万元的营业收入,如何承受?
换个角度,月销售额2万元的小微企业,假使利润率10%,月纯收入也不过2000元而已,这样的收入在京沪等大城市,面对日益增长的经营和生活成本,已经很吃力了。2013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折合每月2274元。前者与后者相比,显然很不协调。
由此看来,这样的免税政策,小微企业还是觉得“不解渴”。据财政部匡算,此次免税将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预计年减税规模近300亿元。300亿元是什么概念?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为126630亿元,小微企业获得的年减免税,仅占这个数字的0.24%。
免税,企业未必直接受益
减税力度不大是小微企业主最常提到的关键词,而已经发生的减免税,企业都是直接的受益者吗?这样的说法也许并不完全准确。
此次针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这样的税惠带来的利益与好处,是不是就天然地落到了纳税人头上呢?其实,只要稍微研究税制便发现,营业税与增值税存在价外税与价内税之分。
营业税的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3%,或者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3%)×3%
上述两税的区别是:营业税是价内税,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收入就是其销售款;而增值税是价外税,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比如,一个月销售额2万元的书店(假定其是小规模纳税人),在此次政策实施之前,书店每个月所要缴纳的增值税是600元。除此之外,还需要缴纳与增值税纳税额相关的税费有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为72元。
谁才是这600元增值税款的真正付款人呢?由于增值税的价外税特点,不难发现,这笔增值税款其实是由买书的人承担。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税额已被包含在价格之中,由购买方支付,最终由企业缴纳给税务机关。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笔税款的真正承担人,是消费者,是购买方。
好声音来了,月营业额2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了。不少人的评语是“给企业减负了”。但仔细一想,这样的说法不尽准确。免征营业税,确实企业直接受益。而免征增值税,真正的受惠人,应当是购买人,是消费者。免税实施后,书店这600元的增值税款不用再缴纳,其实享受免税的是来书店买书的人。只有附着在增值税额之上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也就是上述案例中书店原本要缴纳的72元相关税费,也不用再缴纳,这笔原来就由书店承担的税款相应减免,书店才是直接的受益人。
这样说来,本就不容易的小微企业,在这场免税大餐中能获得的,恐怕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小微企业怎么帮?
本来就觉得减税力度不够大,现在减税还不一定减到自己头上,这样听起来,小微企业主似乎更有些迷茫。
事实上,无论如何,在支持与帮助小微企业的多项政策里,减免税都是作用较为直接也较为重要的一项。但扶持小微企业,从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项政策。周景明的愿望或许就能说明这一点,“最盼的是经济能恢复到前几年,其实我希望自己每月销售额能达到20万元、200万元,只盼市场景气,税收毕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成本。”
经济好了,一切也就好了。因此,怎样提振小微企业生存的小环境与大环境才是小微企业复兴的良方。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困扰小微企业的关键问题是资金太少、负担过重、市场竞争力弱和经营能力差。比如许多加工企业接的业务,都是先垫付工人工资、材料成本、水电费和房租等,交货后购货方可能还要拖一段时间才能付款,短则3个月,长则一年,工价高、承接的生意少、资金链容易断裂,信贷门槛又高,不少小微企业就是这样拖垮的。
周景明的金明铁艺钢构厂的注册资本仅10万元,但很多时候他们垫付的资金经常会超过这个数目,只好拖着材料款、工人工资,时间一长,稍有技术的工人都开始找大厂,留不住人。“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没有找银行贷款。审批慢还是其次,主要是怕银行根本不会贷给你。”周景明有些无奈,2012年,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758户小微企业中,仅148户共获得贷款1731.5万元。
而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每户给予5万元财政补贴的承诺,让周景明一直很期盼,现在所有的手续都办齐了,只是不知道何时能领到补贴款。周景明这样的担忧情绪或许很能代表小微企业主的心情。自2009年以来,不仅中央层面给出众多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各地区也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而“落实”成了这些好声音之后,最让企业主们担心的事。
类似于减税这样的好声音,小微企业当然欢迎。不过在采访中,不少小微企业主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建议。“如果政府能出台一些浮动机制可能更合适,比如月销售额2万元以下免税,超过2万元~10万元的部分征收1%~2%,以此类推。”苏易表示。由于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尚未出台细则,不少企业主希望赶紧明确具体规定:自己是否属于免税范围?月销售额是取全年平均数还是取每个月的实际数?
应当说,真金白银的税收帮助,与其他政策一起,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经济环境好转,税收与财政收入增加,继续反哺民生,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政府在做的“减法”,长远来看,能够变成一种“加法”。而财政部也已明确表示,鼓励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未来将确保已经出台的财税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来自互联网)